close

複賽專刊

文 / Franz Award 複賽專刊小組 - Jessie, Angela
圖 /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版面設計 / 鄭博凡


透視|經典元素與世代創新
Part 1|經典的故事


      歷史的累積可化身為千百種不同型態的文化遺留,在時間的軌跡裡,博物館扮演著文物傳承的守護者,他們將所有可以保存、收藏的文化物種汲取吸收,再經過時間的起承轉合慢慢吐出千百年來所有文化的精華元素,最後成為促使當今文化發酵的母體胚胎。這個奠定現代文化內涵的母體,我們可稱之為「經典」。

      若想了解歷史文化的經典存留,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逛逛。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蘊藏的豐富文物,可堪稱是集中華文化之大成,法藍瓷文化創意大賽的複賽專刊小組,特別訪問了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化行銷處的處長金士先,聽聽一個故宮人如何闡述經典價值與現代設計的連結。

經典=共同的記憶

      「什麼是經典?」金處長沒多想就很自然地說:「就是你我共同的記憶啊!」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是每個時代人民生活中共同的記憶,而現代人若要創造經典作品,也必須來自於共同的記憶。

經典融合歷程:「說明、感受、感動、記憶」

      在經典元素與現代設計融合的歷程裡,金處長提到了最重要的四個過程:「說明、感受、感動、記憶」。一件文物可能富含著多種文化內涵跟歷史意義,因此需要先透過資料的搜集,了解該文物所要「說明」的意義;了解該意義之後,設計者才能「感受」到文物要說的話,並由此發想出屬於自己的設計新概念;而如何運用現代人能接受、認同的方式去傳達出我們這個世代人的「感動」,則是設計師在發想作品時,最需要思考跟費心思的部份了。

      過去,青瓷上「青色」的出現讓人驚艷,使晉代人民對這個色料的作品有了情感,但這樣的情感對我們這個世代來說卻已經不通用了。因此如何從過去經典裡頭,創造出讓我們這個世代感動的元素,是設計師必須認真思考的。最後,當作品能感動人時,它是否可以喚起大部分人對「記憶」的共鳴?設計師可以使作品與社會產生記憶上的連結時,人們自然就會對這項作品產生感情,而這也才算是真正結合了經典與現代元素。

青瓷
      圖|青瓷
      青瓷的「青色」


      在故宮提出的「Old is New」時尚故宮計畫中,與設計師合作的第一步就是說明館藏,目的是希望設計師能夠先了解這些素材、感受古典元素的精隨,再從中開發自己的創意。設計出來的作品除了要兼具文化美、記憶美、設計美之外,更重要的,還必須與日常生活相關。金處長表示,即便古代貴族使用的精品,也是來自庶民文化以及具備實用性;以古代酒器犧尊為例,一件酒器除了設計與美感,也要保有喝酒的用途,若設計師能成功萃取出華夏的共同記憶以設計日常物件,片刻的感動就有機會成為永恆的記憶。

犧尊
      圖|犧尊
      兼具美感與實用的犧尊


設計本身就是混搭風

      金處長說:「故宮並不在意設計是否會讓中國文化元素及特殊性消失,而是在意美感能不能傳達出去。」中華文化混合各種特質,每個朝代都有其特定的貿易對象,也有不同文化影響。明代時,外朝使臣、商人從亞洲泰緬地區帶入了南洋材質藝術到中國,打開了中國與西方文化交融的序章;清朝時,宮廷內則處處可見西洋繪畫影響,更不用說傳教士所帶來的科學新知;在清乾隆的內填琺瑯西方仕女執壺上,可見西洋仕女的臉蛋是中國的、身材裝扮是西洋的、塗料來自於西方、而作品是用毛筆完成,這即是中華文化與西方藝術結合的絕佳例證。

清 乾隆 內填琺瑯西方仕女執壺
      圖|清乾隆 內填琺瑯西方仕女執壺
      乾隆時期融合中西文化的「內填琺瑯西方仕女執壺」


      台灣其實是一個混搭最好的例子,同時也是中國各階層文化的縮影。以廟宇為例,所祭拜的不僅有中國各地的神祇,且佛道兼容,建築的特色也同樣豐富多樣。黃瓦琉璃是中國北方宮廷建築的特色,交趾燒的裝飾又來自南方,從中都可窺見華夏一家的文化融合精神。此外,台灣瓷器釉料雖是青花,卻使用日本風的幾何圖形:一片竹葉或幾筆勾勒的簡單線條,這樣的融合並不突兀,也不失中華美感。

      金處長表示,設計本身就是混搭風,創作者將腦中的靈感焊接融合形成了新的物品。現在,對於華夏文明的意識漸起,故宮博物院的珍藏解構後也能以元素形式進入腦海資料庫,收藏無數,件件是經典。其實我們一直都與古人生活在同樣的空間,看著一樣的月亮,不過現代的經典是什麼,就要看各人的內涵與創意了。

複賽專刊

複賽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anza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