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文中適合的地方就好_說明文字_在工作室裡,朱芳毅老師不僅細心解說「瓷」的知識,也大方與我們分享他的創作經驗.jpg 

攝影|黃士航

 

像我的作品需要掛在壁面上,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了快一年……從原料的表現方式、媒材的處理方式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解決一個「掛」在牆壁上的問題,就是為了這樣而已。

整理自朱芳毅採訪記錄,2009於臺灣藝術大學

 

他很年輕。他獲獎無數。他曾經以「物件記憶,記號,記錄」獲得2008年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首獎。他不僅從事藝術創作,也搞公共藝術,寫藝術評論,接設計案,在學院裡教陶瓷設計,受邀到美國密蘇里大學擔任駐校藝術家。還有,他極度熱愛旅行。

 

他說,只要是與「土」相關的工作他都做過,為的只是把一件事情做好。他說,陶已經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跟吃飯睡覺一樣。他說,大學時期的設計訓練影響他的藝術創作。他說,把一件事情盡力做好,在過程當中就能獲得很多。複賽專刊小組原先只是想問他能不能給法藍瓷文化創意大賽的參賽者一些在陶瓷設計上的建議,沒想到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獲得了更多。


他是朱芳毅,一個擁有設計魂的藝術家。


人物Q&A:臺灣陶藝家朱芳毅先生

Q:請問平面設計背景在您的陶藝創作產生哪些影響?

A:我的作品很多人看了都覺得不太像陶藝,或是所謂的傳統陶藝創作形態。他們覺得我的作品不屬於以前的陶藝作品,反而有設計的味道在裡面。我覺得「設計」並非影響我作品的表現形式,而是影響我的觀念,我對媒材的處理是用設計角度在經營的。

 

物件記憶,記號,記錄|土、金屬.bmp

物件記憶,記號,記錄|土、金屬_「物件記憶,記號,記錄」獲2008年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首獎|Copyright: 朱芳毅


因為陶瓷這類媒材要經過一連串技術訓練,這些技術訓練有時候在做陶瓷作品時,會變成「被技術綁住觀念」,會變成以「技術導向」在做陶藝品。但我在處理陶瓷媒材時,是用設計的角度去處理,思考用怎樣的技術呈現我設計出來的東西。像很多師父很會拉胚,就是拉胚、成形、變形,但我是去思考要怎麼在傳統裡面創造新的文化,或新的使用背景、使用情境。創造新的使用功能也好,或新的器皿產生也好,我會希望我的作品不是被技術綁住,會盡量從設計觀點出發,找方法去解決。

我很喜歡去逛一些生活設計的店,像餐具啊、湯匙啊、或櫥櫃啊,這些充滿小創意的地方,它是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雖然看似是很小的創意,可是影響你的生活。一個簡單的餐具設計,它可能解決了你的使用方法,改變你的使用方式,改善你的生活,而且創造利潤,這個其實蠻不容易,這比藝術難的。藝術有時候不用管商業利益,只是單純表達想法、精神象徵等。可是,生活產品創造利潤是必須的,不然沒有人要做你的生意。除了創造利潤,還要有設計上的創意產生,還要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這些都不容易。

Q:請問在創作生涯中,影響您最深的人是誰?影響了哪些層面?

A:以想法或態度上而言,影響我創作最深的是就讀研究所時的指導教授。他只教我兩個字,就是「態度」,他教我在創作上要具備什麼態度,這態度會影響到往後的專業發展。做任何事都一樣,要保持態度,經營專業,擁有這種態度我想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太差。

舉個例子,像我的作品需要掛在壁面上,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了快一年。怎麼解決重力問題,還要解決作品的表現,也要解決螺絲釘規格化的問題,因為先找到某種螺絲釘,再設計符合這種螺絲釘吊掛的方式。所以我現在做的掛勾,出去展覽時都是採用這種方法,掛了五六年也是完好的,就算地震也沒問題。單純只是這個小細節,如果你有機會去其他陶瓷藝廊看,有些人在處理掛的問題,是直接在作品挖洞掛上去,這一定會損害到作品的完整性。因為硬碰硬的東西就是看誰比較硬,當然是金屬比較硬啊,久了之後作品會粉化、會龜裂,為了防止這個問題我也找了國外的土。從原料的表現方式、媒材的處理方式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解決一個「掛」在牆壁上的問題,就是為了這樣而已。

Q:除了擁有態度之外,您剛剛也提到專業,那專業應該是什麼樣子?

A:其實不只是藝術或設計,不管做什麼,從事商業活動也好,賣小吃也好,如果不專業那做什麼都沒用。當別人一定非你不可,一定要請你來做某件事,那你就是專業。如果你容易被其他人取代,就是你還有進步空間,你要知道自己還有哪裡需要加強。

那讓自己更專業的方法有很多,像我從研究所畢業到現在,只要是跟「土」相關的、可以謀生的方法,我幾乎都做過,比如幫人家做公共藝術、接陶瓷的案子、做藝術創作、辦展覽、參加比賽、教學、寫藝術評論、出國當駐村藝術家等等,只要是「土」可以延伸出來的我都去做,不管眼前利潤好不好,或機會好不好,因為你去做了,就是帶來更多的機會。剛離開學校,你沒有辦法選擇別人,是別人選你,可是當你做這樣專業時,就是你選擇別人的時候。

如果要做藝術或設計,先不要管做這個媒材能獲得多少利潤,還沒做之前就在想利潤,那我勸你就不要做,改行去做賺取利潤的工作。因為這樣你會瞻前顧後,那要怎麼做事。這之間其實沒有好與不好,只是方向選擇的問題,要怎麼選擇自己要走哪條路而已。

把一件事情盡力做好,在過程當中就能獲得很多。例如在評選作品時,我們看到作品就知道創作者是否用心,也能看出他的水平到哪裡。因為這些過程我們也經歷過,我知道這些問題會在過程中的哪個階段發生。當年輕創作者在遇到某些問題,而這問題是很成熟的藝術家才會遇到,卻在他身上發生,代表他創作的過程中已經學習到很多經驗了。

Q:身為視覺藝術工作者,您如何看待「文字」?

A:視覺是很直接的,但「文字」是經過沈澱以後寫出來,這代表你已經有所理解。當透過對文字的理解轉化成作品,那才是最具有力量的。文字影響是長遠的,視覺影響是短暫的,因為視覺轉換很快。今天我看到某件作品很棒,搞不好明天就看到其他作品也很棒,可是文字因為影響時間長,比如這四五年以來我做了一百件作品,當你問我做了什麼,我可能沒有辦法全部記得,但是當你問我這四五年以來文字的過程是什麼,我就能講得出來,我會記得,因為這些文字是經過內化而寫出來的、是有力量、很真誠的、不會馬上就消失的,某種程度上算是我的創作論述。

有些視覺藝術家的作品,你會覺得為什麼他在某些地方停滯了,被形式跟視覺綁住了,他沒有辦法轉換。比較成熟的藝術家或設計師的作品,絕對不是是用視覺跟形式來轉換,應該是從文字,對每一個主題、議題的理解,而寫出來的紮實的文字,再經由文字重新創作出的作品,才是有內容的,並非只有形式跟視覺。

這其實是我這兩三年來自己心情的轉變。因為我以前做平面設計時非常重視「視覺」,視覺敏銳度很重要、視覺上的創意很重要。可是這幾年,我發現文字比視覺更重要,所以強迫自己要寫東西,旅行的時候寫一句話也好,寫今天看到什麼展覽,看到什麼廣告,或是在街頭遇到什麼人,講些什麼話。就一句話寫下來,這些片段零零散散累積了,慢慢再回頭思考時,其實可以去連結一些東西。

Q:最後,請您給參賽者在「瓷」設計上的建議。

A:瓷這個媒材技術性非常多,也非常高,如果要用瓷做設計,真的要自己動手做。瓷大多以生活器皿形態的呈現,目的在於「實用功能」,它改善人的使用方法,創造使用方法,最終目的是與人「互動」。我覺得陶瓷產品最大的功能是在於「實用」,如果它不能使用怎麼會叫產品呢?它就跟裝飾品一樣,只放在那邊好看而已。所以,要讓瓷的設計能夠產生實用功能,就是要動手做出來,然後實際使用它。一位陶瓷產品設計師如果從來不使用自己做的產品,或從來不使用瓷器的話,他說他很會做陶瓷設計,我不相信。

簡單來說,杯子上的把手只要降低0.5公分,重力跟人體工學完全改變,這是很微小的細節。喝水的時候,微小到我們嘴唇碰到杯緣時,杯口的邊緣要怎麼設計,如何貼唇,或是要內包,這都影響到喝水時的水流,怎麼讓水流起來順暢,不會喝水時讓水濺出來。做設計也許每個人都會做,可是做得好的就在於重視細節。有些人野心很大,想要創造新的使用功能,但是你想想看,杯子或是茶壺已經被人類使用了幾百年幾千年,要改變它的功能其實非常困難。

做設計時我建議要有設計目的,要考慮文化背景、使用情境等,這都會牽涉到產品的誕生。例如設計餐盤,在日本、中國、歐洲、美國這些環境使用餐盤,造型都會不同,造型不同是因為這些國家的食物不同。因為文化不同,所以餐具就會不同,體積、高度也不一樣。另外,在商業空間使用,或是在家居空間使用,這些因素也會影響設計。所以,目的要先確定,使用對象要確定,才能從文化、使用情境、使用功能著手,這些問題都確定後,再來討論自己的設計風格,要怎麼把自己的風格放進去。

 

作品欣賞|Copyright: 朱芳毅

1.jpg 

1-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anza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